十大相似词或者同义词 西安

陕西    0.768582

宝鸡    0.749522

咸阳    0.740334

兰州    0.738539

成都    0.735447

郑州    0.730738

西安市    0.713846

太原    0.713488

武汉    0.695065

渭南    0.691838

三十大相近词或者同义词 西安

Article Example
西事变 面對日本節節紧逼,蔣堅信將來中日必有一戰,1932年,蔣设立秘密軍事委員會擬定抗日計畫。2月3日,蔣抵洛陽,會商對日抗戰計劃,2月5日由洛陽往鄭州,行經黑石關以東至汜水之間,觀察地形。為遏止日本勢力擴張,取得蘇聯政府援助,蔣採納宋子文、孔祥熙等意見,於1932年底恢復中蘇邦交。成立中國空軍總部,積極建立現代化中國海空軍。1933年3月6日,蔣由漢口乘車北上,3月7日到鄭州;3月8日抵達石家莊;3月9日到保定;3月25日,蔣才乘機離開。1934年11月7日,蔣在綏遠會見榮王、德王、潘王等蒙人與黨政人員,並對各主席和邊外將領指導一切。
西事变 由於兩廣事變和平解決,使中國避免新內戰,符合全國人民團結抗日之願望,順應國內「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之形勢。
西事变 1935年11月13日,張学良在中國共產黨發表的《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簡稱「八一宣言」)中被形容為:「不抵抗將軍賣國賊」、「日本帝國主義忠實的走狗」。
西事变 1936年1月初,在榆林戰役中被俘之東北軍第一〇七師第六一九團團長高福源回到王以哲軍部駐地洛川;王以哲聽了高福源報告,立即表示接受中共主張並秘密報告張學良1月初,張學良剛從上海回到西,正急於找到中國共產黨;他得到電報後就飛到洛川會見高福源。2月26日,張學良原來打算親自參加會談,因臨時去南京,就由王以哲和參謀長趙鎮藩先談局部合作問題,重大問題由他回來談。經過兩天談判後,於2月28日達成幾條口頭協議,主要內容是:一、為一致抗日,紅軍與六十七軍互不侵犯,各守原防;二、恢復六十七軍在膚施、甘泉兩城六十七軍部隊所需糧、柴進城出售,恢復正常通商關係;四、恢復紅白兩地區通商,雙方有保護對方採購人員安全之責;五、紅軍同意被困在甘泉城內之部隊換防。
西事变 3月2日,張學良由南京回到西,當日即親自駕機飛到洛川和李克農會談;會談一開始,張學良即表示已聽過王以哲、趙鎮藩之報告,完全贊同雙方之口頭協議,並希望全面合作;接着他請李克農先談中國共產黨對時局之看法。張學良同意共產黨建立聯合政府、抗日聯軍和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之主張,但他提出幾個問題:一、為什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包括蔣介石在內?他認為國家之主要力量都掌握在蔣介石手中,蔣有抗日之可能,抗日必須聯蔣;二、抗日如何能取得勝利?三、如何取得蘇聯援助?四、紅軍東征抗日應取道寧夏、綏遠、察哈爾,不應取道山西。雙方商定:一、和蘇聯聯繫,雙方可各派代表,赴蘇路線,張學良答應他可與新疆之盛世才商量;二、中共派一代表常駐西,以便保持聯繫,由張給以名義掩護;最後,張學良提出,為了進一步商談抗日救國大計,請毛澤東或周恩來親自來一次,地點在膚施,具體時間由中共方面定;李克農表示,立即向中央報告。李杜從董健吾處了解情況後,打電報給張學良:「尋找的朋友已經找到了」;張學良很高興,即派高級參謀趙毅到上海把劉鼎接到西,秘密住在金家巷張學良公館之東樓內。
西事变 1936年7月2日,洛甫致電王明:「西南發動已20餘日,華北韓復榘、宋哲元蘊釀響應,已發出雙方不得內戰的宣言;近日有代表到西,約張學良共同舉事。」是月初,中國共產黨中央得悉張提出入黨要求後,迅即討論並決定擬許其入黨。
西事变 1936年12月1日,張学良獲悉,如東北軍不執行剿共命令,蔣便將其調赴蘇皖閩。12月3日,张隻身自駕軍機飞抵洛阳见蒋,要求他改變「攘外必先安內」之政策,释放沈鈞儒等愛國領袖。並向蒋面報,謂其部下不穩,勢難支撐,再三請求蔣前往訓話。
西事变 12月9日,西各校學生舉行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遊行請願活動,以推動團結抗日。在中共地方党和救國團隊領導下,西一萬多名大、中、小學生舉行聲勢浩大之示威遊行和召開紀念大會。東北竞存小學200多名學生在校長車向忱和教師帶領下,途經民立中學門前時,見警察將該校團團圍住,不許學生出來是便高呼口號;民立中學學生在竞存小學學生聲援下,向校門猛衝。大會通過《為督促政府動員全國兵力抗日停止內戰的宣言》,要求國民政府「當機立斷,即日動員全國兵力,收復失地。」警察向竞存小學隊伍开枪,一名小学生身負重傷。民立中學學生與竞存小學隊伍匯合,直奔南院門廣場。會場上廣大學生群情激愤,齊聲高呼口號;學生遊行隊伍先到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請示,張派參謀長答話,群眾滿意;學生決定去華清池直接向蒋请愿;蒋得知學生請願隊伍前來臨潼之消息,急令张派兵制止,說如果学生不聴,可採取武力行動。张擔心學生運動影響自己之「運動」,前去勸阻,說東北是從他手裡丟掉,他也要親手收回來。张追上學生队伍。張立即趕到去臨潼之路上對遊行學生講話,指出「前面不是坦途」。他说大家太辛苦了。學生們同聲高呼願意為救國而流血犧牲。張對學生説:「請你們相信我,我張學良和你們是一樣的思想,一樣的心,你們的要求就是我的要求,也許我比你們的要求更迫切。你們的意見,我一定負責轉達到,我去講可能比你們更有份量。我保證一星期內以事實答覆你們的要求。」如果做不到,你们其中任何人都可以“置我张学良于死地”。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请愿学生们在华清池前高唱《松花江上》一曲,感动了在场东北军士,全场爱国情绪高昂。黃昏,学生們才返回西。學生們見張態度誠懇,就同意不去臨潼,回到西。当晚,张去華清池向蒋轉達學生請願要求,再次遭到蒋拒絕和斥責。蔣不但不接受,而且申斥張沒有站在他之立場,卻站在學生之立場。蔣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大公报》用大号字“蒋鼎文负责剿共” 做主题,点明了蒋介石的意图。张学良、杨虎城获悉《大公报》将发表蒋介石剥夺他们兵权的密嘱后,紧急密商,决定12月12日晨对蒋委员长实行「兵諫」,用武力迫使蔣改弦更張。張指定劉多荃擔任扣蔣戰鬥之總指揮。當晚,張、楊在城內易俗社戲院招待南京軍政大員欣賞地方戲秦腔。
西事变 12月10日,張、楊商妥行動計劃。蔣在華清池秘密召開沒有張、楊參加之軍事會議,同時,中央軍萬耀煌部已經陸續開到潼關,進駐到咸陽。张带着白凤翔见到蒋,蒋正在召开会议,正式通过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决定在12日宣布动员令。張是西事變之主導者,這結論誰也不能否認。
西事变 12月11日,蔣在日記中留下:「今日漢卿(张)形色急遽,精神恍惚,甚覺有異。此殆彼昨來見時受-{余}-責斥,因而不快歟?或彼今日已聞余訓黎天才(西北剿匪總司令部政工)之言而不安歟?」蒋又召開軍事會議,同陈诚、蒋鼎文、张学良、杨虎城等商議「剿共」計劃,明令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並決定在12月12日發布第六次圍剿紅軍之命令。中共代表劉鼎還住在張公館裡,之前令涂勝華做一部一百瓦電台,這天做好,劉鼎致電周恩來等説:「全西北蔣張對立已成不可掩飾的事實」。